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[干渴的大草原]内蒙古草原大旱:肉羊卖了亏本 不卖只能等死

  央广网北京8月22日消息(记者韩晓 呼伦贝尔台李坤)据中国乡村之声《三农中国》报道,今年夏天,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旱灾,当地最高温度达到了44.1摄氏度。全市98%的草场都遭遇了严重旱灾。近日,中国乡村之声记者在呼伦贝尔实地采访时发现,由于大量牧草枯黄枯败,牧民面临着牲畜过冬缺少牧草的困境。为了减少牧草使用量,牧民们只能赶紧把羊卖掉。

  但是这两年羊肉价格并不高,卖了就是亏,不卖也是等死。同时,政府鼓励当地肉类加工企业顶住市场压力,保持收购价底线,以此保证牧民收入。但这相当于把压力转给了企业,企业也很难做。

  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牧民吴金生家里养了500只羊,他说,今年打起的牧草量完全不够自己家的牲畜使用,买草又太贵,出路只有一条:卖羊。吴金生打算卖掉家里一半以上的羊。但是大家都卖羊,羊肉的价格也马上降下来,现在,呼伦贝尔一只25斤以上的羊已经降到了每斤13块钱,而去年这个时候是18块钱:

  记者:这个价钱的话,您愿意卖吗?

  吴金生:不愿意也不行啊,草不够多。到冬天没草的话,也是都死光的。差不多卖完了,把草打完了,能出多少捆草吧,完了然后开始卖呗。

  牧民想卖羊,肉联厂的压力也很大。在新巴尔虎右旗的广大食品有限责任公司,董事长马强告诉记者,近两年羊肉的供给量大大增加,但是终端需求却急剧减少,这导致冷库中的羊肉持续积压,现在,他厂里去年的羊肉还没有卖完,冷库的库存量已经达到饱和。

  马强:现在库存几乎已经满了,去年客户几乎家家都剩肉了,够卖一年的,所以他们不着急过来采购肉来。就是去年采购的羊肉今年没有用完。

  马强说,在旱灾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,今年,旗政府鼓励当地肉类加工企业顶住市场压力,保持收购价底线,对于有突出贡献的企业,旗政府将在今后的政策上给予优惠。这种做法,考虑到了牧民受灾困难的实际情况,但是却让肉联企业压力颇大。由于提高了收购价格,肉联厂销售羊肉的价格也只能随之提高,这使得新巴尔虎右旗的羊肉价格比内蒙古其它地区要高,顾客经过对比,自然不会购买价格较高的一方。马强告诉记者,开工十天以来,公司只见到来卖羊肉的牧民,却一直不见来买羊肉的顾客。

  马强:现在开张十天,没有客户来采购肉了,都是养殖户和大户来卖羊肉。所有的客户就听价格,价格行,客户就来采购,价格不行,客户不可能来。羊肉卷一吨比人家高出3000块钱,十吨比人家高出3万,那你说客户会不会来。

  记者在肉联厂采访的时候,刚好碰上来来肉联厂调研的干旱对外外联外销调查小组。发改局局长王英虎是调查组的副组长,被问起为什么要呼吁肉类加工企业保持收购价底线时,他说,地方政府之前没有对当地肉联企业的经营状况做足够的调研,他们原本认为,稍有规模的企业一定能找到销售渠道。

  王英虎:我们是这么认为的,这些企业,15万只左右,他们都能找到销路,他都有自己的固定客户,现在旗里从全国各地来的客户有百十来号人。

  肉联厂董事长马强说,现在,地方政府对肉类加工企业的实力过于高估,这让他们很无奈。今年,按照地方企业的库存量和消化能力,他们根本就不可能收购所有牧民的羊肉。而且持续的积压羊肉,很可能造成明年内蒙古羊肉价格继续下滑,后果很严重。所以,他希望地方政府可以给肉联企业一些补贴政策,让他们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。

  马强: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,关键企业能不能承受的了,如果政府能够出台政策,在给牧民补贴的同时,也给企业补贴。因为我们要屠宰10万到15万只羊,如果一只羊亏损20几块钱,15万只羊要亏损300万左右。

  调查中,听了马强说的企业的困境,王英虎表示,旗政府会帮助当地的肉联企业寻找销售渠道。

  王英虎:一会我们回去就开会,看看先去锡盟,我们也想了解了解情况,锡盟肉是怎么卖的,调查摸底以后,需要政府给企业解决的一些事情就出去联系大型的企业。

  记者采访当地其它肉联企业时,一些老板认为,如果旗政府能够按照市场规律,以市场价格进行羊肉售卖,也许肉联企业和牧民的压力都不会太大,而且也能保证明后两年的羊肉价格有所回升。那么,为什么旗政府还要呼吁呼吁肉类加工企业保持收购价底线呢?对此,新巴尔虎右旗宝格德乌拉苏木人大主席赛西亚拉图颇有感触。他告诉记者,当地牧民对市场规律这些专业的经济理论没有太多意识,今年羊肉价格下降,一部分牧民还把羊肉下降的原因归结于政府管理不利,一小部分牧民甚至集体跑去干部的办公室问责。

  赛西亚拉图:我们开嘎查大会,然后跟嘎查的书记来开会,一直宣传呢,但是来问这个价格的也有,一个嘎查几户这样的。

  记者:他们要问的话怎么问?

  赛西亚拉图:他就是说,这牛羊肉价格往下降了,你能不能往上涨涨啊,政府能不能帮一点?上级有没有补贴,偶尔问的少量的有。

  赛西亚拉图表示,今年干旱,加之羊肉价格下降,牧民的心里也着急,大家的行为他可以理解。当然,这种现象的出现,也让当地反思了很多。如何提高牧民对市场经济的认识,让牧民意识到草蓄平衡的重要性,并且调整当地畜牧业产业结构,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。

  发改局局长王英虎:一是让他们认识市场,第二我们开始调结构,不能一味的养小畜了,羊是短平快,但是我们以后要给他们灌输一个思想,要调结构了,一定要草畜平衡,什么样的东西多了都不行,下一步政府要做这些事情。

  对此,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任李国祥认为,地方政府这样做的本意可以理解,但是在市场决定价格的大环境下,这样的做法可能会让当地企业处于不利位置,对当地经济造成影响。

  李国祥:这个本意是好的,但是因为现在大环境是市场经济,如果一个企业把原来的价格提高,但是羊肉不是很有特色的,有品牌的,那么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,可能就处于不利地位。对于农产品,国家希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,这种买卖的收购、销售还是尊重市场主体,让牧民通过讨价还价,来形成价格。政府为了保护牧民的利益,一般情况可以在价格之外,给出价外的一部分补贴,弥补他的灾害损失。或者通过价格保险,牧民参加保险,如果价格达不到预期,可以给予保险赔偿。

  让肉企放弃利益,也是权宜之计,不能每次都用这招。长久来看,我国牧区在抵抗自然灾害的时候,依然存在很多不足,抵抗力不强。虽然呼伦贝尔市早就制定了干旱的防御措施,但是真正实施起来,依然有很多困难。

  这背后的深层原因到底是什么?牧区还要为抵抗自然灾害做哪些改进呢?李国祥认为,这要从根本上大力宣传“草蓄平衡”政策,并且转变产业结构,为稳定牧民收入提供更多保障,从而增强牧民抵抗任何灾祸的能力。

  李国祥:面临严重的旱灾,需要多种途径,比如应急机制,可以通过打井等方法来缓解牧民暂时的困难。从长时间来看,解决旱灾,首先要加大保险支持力度,要改变牧民的贷款偿还机制,延长贷款的期限,现在当地政府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。从未来发展看,解决市场波动,保护农民利益,一个方面,要提高农民对市场的意识,加强市场奉行的管理。另外,在养羊的时候,不要过度扩大规模,根据当地的租赁条件,以及考虑到灾害的因素,把养羊的规模控制好。从当地的产业发展来看,必须要把一二三产业融合解决好,在发展养羊的时候,同时要能够和屠宰企业、甚至未来的销售形成紧密联系,在市场上要能看到自己的品牌,这样市场价格就会有保障。另外如果当地能把旅游产业发展起来,把农牧结合发展起来,对于抵御自然灾害,增加牧民收入,对当地经济发展,都是非常有利的。